“在家里不出门就能查询到财政‘一卡通’发放到户的补贴资金,还能查询到我们村财务收入和支出的具体情况,很方便。”近日,冷水滩区上岭桥镇黄大伯在手机上查询到农补资金后欣喜地说。
近年来,冷水滩区不断探索新模式,推动“互联网+监督”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工作,通过多种举措织牢织密监督“防护网”,实现对各类民生资金、专项资金、村级财务、公务用餐的实时监督,以科技监督全力护航乡村振兴。
“互联网+民生监督”,守好基层群众“钱袋子”。该区纵深推进“互联网+监督”平台向基层走深走实,强化推广与运用,重点加强对民生资金及村级财务等项目的数据录入与监管,建成了民生数据一到位责任单位必录入的实时动态数据库,利用数据碰撞功能,对平台异常数据进行逐个核实,精准排查“微腐败”。群众通过平台门户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足不出户即可对资金使用、发放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倒逼职能部门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今年以来,“互联网+监督”平台收到民生资金投诉件23件,追缴违规资金21.18万元,处理处分4人。
“互联网+公务用餐”,纠治“四风”顽疾。为进一步加强对公务接待、商务招待和工作用餐行为的监督,冷水滩区民政局、审计局作为区“互联网+监督”平台公务用餐监督子系统试点先行单位,按照“不公开不报销、要报销必公开”要求,及时将已报账的公务接待用餐信息在平台予以公开,自觉接受监督检查。试点以来,该区公务用餐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8%。通过扎紧公务接待制度“篱笆”,杜绝公务接待铺张浪费,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餐桌上的腐败”,释放了狠刹“四风”的强烈信号,营造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
“互联网+基层治理”,给小微权力戴上“紧箍咒”。该区将“互联网+监督”思维运用到基层治理中,做强基层监督,管住小微权利,让“掌上监督”成为基层干部无处不在的“紧箍咒”,倒逼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大转变。冷水滩区持续推进“掌上监督”建设,优化行政村、社区监督服务微信工作群功能运用,让家家户户都有监督员,促进干部改善作风、自觉履职。截至目前,监督服务微信群已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72个。
“下一步,冷水滩区将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督’信息化平台运用,督促各职能部门落实责任,抓实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及公开工作,强化平台问题线索核查力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效应真正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冷水滩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