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冷水滩人的生活习俗变化显著,饮食、衣着、居住习俗中的传统成份已退出主流地位,追求科学、时尚和格调,注重健康、方便和舒适的新潮流成为人们的首选。
冷水滩人一日三餐,主食以大米饭为主,但城镇早餐则以米粉、面条、馒头、包子、牛奶为主。荤菜以鸡、鸭、鱼、肉、蛋为主,蔬菜以白菜、空心菜、冬瓜、黄瓜、茄子、辣椒为主。人们普遍注重饮食健康、营养和口味,讲究荤素搭配,无公害蔬菜、野菜、反季蔬菜等备受青睐;东安鸡、炒血鸭、喝螺、醋鱼、扣肉成为境内的名菜。部分居民偏爱食狗肉,常以狗肉款待贵宾,有“狗肉朋友,和睦长久”的俗谚;吃法有所讲究,要将狗肠等下水一起煮食,有“吃狗不吃肠,等于没有尝”之说;冬天的狗肉火锅特别流行。冷水滩人嗜辣,以“怕不辣”出名,凡菜均配以辣椒或辣酱,有“无辣不成菜”之说;喜食腌菜,农村各家各户都自制腌菜,一般有辣椒、豆角、大蒜、萝卜、大蔸菜等,种类甚多,随时取食。做酒席的菜肴特别讲究,鸡鸭鱼肉齐全,蒸炖炒煮并行,例行十大碗或十二大碗。
冷水滩人较爱喝酒,农村多饮家庭自酿的米酒、红薯酒、高粱酒。米酒有糯米甜酒、火酒、两掺酒等。除家酿酒外,各种瓶装白酒、葡萄酒、啤酒、饮料等也逐渐进入农村。城镇居民多饮瓶装白酒、葡萄酒、啤酒、饮料和药酒。无论城乡,有客人至必以酒相待,开怀畅饮,尤爱劝酒。劝酒方式多种多样,一般为“打通贯”、“结对子”两种。“打通贯”即席中劝酒人与被劝人逐一干杯,轮番进行;“结对子”即席中人结成若干对或组,各对(组)之间互相劝酒,或各对(组)内部互相劝酒。劝酒时常以言语相激,如“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等等,有时还猜拳行令。如此殷勤相劝,务使客人尽兴而归。由于酷爱饮酒,每年有不少人因酒致病,甚至有酒醉致死的。所以有不少家庭,丈夫外出应酬时,妻子反复叮嘱“少喝些酒”,以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境内曾风行以下俚语:“出门老婆有交待,少喝酒多吃菜,喝不了请人代,没人代地下甩(洒),夹菜不到站起来,样子要斯文,动作就要快!”
附:冷水滩部分地方特色菜肴
黄阳司竹鱼 境内湘江黄阳司段产一种外形如竹叶的鱼,名竹鱼,成鱼重约二三斤。用此鱼做成的菜名“黄阳司竹鱼”,快火烹调,煮两开便可。食此菜,肉似豆腐细嫩爽口,味似鸡汤鲜美开胃,堪称珍肴。此 鱼产于深水岩洞,生长缓慢,产量稀少,捕捉不易,因而更显珍贵。
永州喝螺 冷水滩人爱吃喝螺。将生螺剁去尾壳,大火炒熟,加生姜、大葱、蒜泥、辣椒、紫苏、酱油等佐料,倒入肉汤,加盖煮滚几分钟即可。食时用嘴衔住螺口,吸气喝出螺肉,肉香而脆,汤鲜而辣。常吃可降血压,清火,益气补脾。
潮水醋鱼 潮水醋鱼亦称鱼轧,是冷水滩独具一格的菜肴,流行于原潮水乡一带。将生鱼肉去骨漂净,切成薄片,与炒香的黄豆粉和生姜、辣椒、大蒜等佐料与白醋混合搅拌而成,此菜兼具酸、辣、嫩、甜四味,且绝无腥味,营养丰富,开胃健身。
扣 肉 选带皮新鲜猪肉,以五花肉为最好,洗净去骨,将红糖(或白糖、酱油)与料酒调汁涂于肉皮上,再用茶油走油(在烧开的茶油锅中炸),至肉呈暗红色、皮起皱时捞出,切成规格的片或块,皮朝下整齐地摆放在碗底,上面搁槟榔芋、腌菜叶等,或将槟榔芋片夹在肉片之间,置锅中大火蒸烂,出锅后倒扣于盘中即成。此菜色泽红亮,香嫩松软,肥而不腻,是农家摆大酒宴时必上的主菜,一般在第五道菜时上桌,上桌时放鞭炮,奏鼓乐,主人逐桌敬酒,酒宴形成高潮。
盘龙鳝 将中等大小的活鳝鱼洗净,用茶油爆煎,至皮肉微焦,躯干卷曲成圆圈,形似盘龙,然后放生姜、葱、蒜、辣椒等佐料煸炒,放少量水将鱼煮软即成。食时自鳝鱼颈部处咬破撕开,去掉内脏,连肉带骨一起食用。此菜具鲜、嫩、香、脆等味,营养丰富,城乡广泛流行。
零陵板鸭 自清朝末年起,冷水滩即流行食板鸭。先制成半成品,再烹食。制作时,选肥嫩的成鸭,宰后去毛,取出内脏,按每只鸭子一两半盐、一两米烧酒、半两酱油和适量五香粉混合拌匀,遍涂鸭体内外,放在缸内腌两天,使佐料汁浸进鸭肉,取出用竹片撑开鸭肉腹部,压平,置太阳下晒一二天,再挂在通风处晾吹二十天左右即成。烹饪时,将制作好的板鸭切块,加辣椒、生姜、大蒜等烧炒,也可油炸和汽蒸。此菜颜色金黄,肉酥、丝连、骨脆香、汤鲜,人们常以此菜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