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 年鉴公报
分享到:
索引号: 4311030021/2015-01118 分类:  
发文机关: 发文日期: 2015-08-30
名称: 冷水滩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号 :    
冷水滩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8-30           来源: 【字体:   打印
  200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围绕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以推进“三化”加快发展为主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努力克服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步,为实现“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3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62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2.54亿元,增长11.9%。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为20.3:44.2:35.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1.7%,比上年上涨1.7%,其中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涨幅最高。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烟酒价格下降0.7%,衣着价格下降2.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2.7%,娱乐教育文化价格上涨7%,居住价格上涨1.2%。

 就业规模扩大。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未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6891人,比上年增加519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47.6%。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27人。通过劳务输出、社区服务等途径,新安置失业人员494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品种、品质和布局不断优化,订单农业发展较快。国有企业继续实施改革战略,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通过两个置换,采取兼并、租赁、承包等形式增强企业活力。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2年以财源建设统揽全局,狠抓增收节支工作,实现了全区财政收入大幅攀升。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802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392万元,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6637万元,增长12%。全年财政总支出完成为16824万元,同比增长25.52%。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区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体制深层次仍比较突出;农业产业化力度不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相当困难;城市化水平不高;就业压力增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经济总量继续提高。全年农业总产值11.55亿元,增长4.6%。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240959吨,同比减少0.75%;油料作物3328吨,增加4.85%;烤烟327吨,减少61.8%;蔬菜207748吨,减少7.6%;水果40249吨,减少8.8%,出栏牲猪52.01万头,增长2.48%;存栏34.6万头,增长8.1%;水产品产量13272吨,增长4.98%。全年造林面积898公顷,增长4.22%,年未有林面积4601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8.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受调减播种面积和洪涝灾害影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149公顷,比上年减少88公顷,其中早稻减少436公顷;优质稻面积11890公顷,增加5779公顷,优质稻种植面积的比重达27.55%。经济作物中油菜籽、棉花、芝麻、烟叶,分别为920公顷,652公顷,128公顷和201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3.37%、减少82.1%、增加5.78%和减少61.8%。全年肉类产量达61956吨,水产品产量达1327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38%和4.97%。

 农村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共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5022处,已完成水利工程4110处,投入资金1300万元,完成土石方260万立方米。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23.7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全部工业实现产值15.8亿元,增加值4.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68%和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亿元,增加值0.9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52%和16.2%。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0.40亿元,增长14.04%;轻工业增加值0.53亿元,增长17.23%。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0.4%,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区建筑业增加值3102万元,增加41.51%。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9万元,增长31.01%;税金总额15.01万元,增长4.21%。施工单位个数5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8万平方米,增长41.2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6.98万平方米,增长34.03%。
  
国企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全区对国有企业进行“两个置换”,通过兼并承包,租赁等方式搞活企业。区外贸公司,区联运公司等企业改制取得明显成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08万元,比上年增长35.9%,亏损企业亏损额148万元,下降73.9%,企业亏损面为15.38%,比上年下降3.1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9.23%。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1.36亿元,增长89.3%;城乡集体经济投资0.48亿元,增长25.58%;城乡个体投资2.07亿元,增长9.46%。国有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0.73亿元,增长13.11%;更新改造投资0.38亿元,增长97.7%;房地产开发投资0.25亿元,增长12.87%。

投资结构明显改善。1、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其中梅湾新区三多亭小区完成投资2546万元,永州火车站站前大道完成投资1494万元,宋家洲水电站完成1746万元,城市道路硬化完成投资725万元。2、技改投资加快,其完成投资3810万元。3、房地产投资大幅升温,有力地拉动房地产市场开发建设。4、小城镇建设进度加快,小城镇共完成投入资金1.4亿元。

五、内外贸易

 对内贸易稳中稳旺。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比上年增长9.98%。其中城市零售额8.26亿元,增长8.4%;农村零售额3.04亿元,增长13.4%。从行业分组,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62亿元,增长6.5%;餐饮业0.5亿元,增长27.8%;其他行业3.16亿元,增长16.3%。从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5亿元,增长1%;非公有经济9.8亿元,增长11.5%。新型超市、大型综合市场成为交易的主体。2002年,全区大小超市87家,实现零售额12080万元,占全部零售总额10.6%,黄泥井市场、桥头市场和长隆大厦等实现商品成交额3.53亿元,占全区商品交易成交额31.2%。

对外贸易增速下降。2002年,全区全年累计实现外贸出口总值1016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1.9%,出口产品单一,初级产品易受国际市场影响是造成我区外贸下降的主要原因。外贸出口中,粮油食品类外贸出口总值1016万元,牲猪14144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9%和2%,茶叶等其
他类出口总值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利用外资取得进展。全年协议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增长11.1%;实际利用外资313万美元,增长56.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13万美元,增长56.5%。

六、交通运输业

 2002年全区完成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1121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7%。其中公路运输10402万吨/公里,增长6.9%;水路运输816万吨/公里,增长4%。完成公路水路旅客周转量25346万人/公里,增长8%。其中公路24995万人/公里,增长8%;水运381万人/公里,增长8%。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据统计,区农行、区农发行、区工行、区建行、区信用联社等五家银行年末存款余额26.68亿元,比年初增加4.01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9.37亿元,比年初增加1.8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71亿元,比年初增加1.95亿元。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8.78亿元,比年初增加3.9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41亿元,比年初增加2.1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52亿元,比年初减少0.68亿元。年内工业贷款13.52亿元,农业贷款7.86亿元,建设贷款1.32亿元,个人消费贷款0.26亿元,比年初增加0.13亿元。与国债资金相配套的基础建设贷款得到及时安排。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保险费收入3728万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712万元,寿险保费收入2016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8%和74.39%。各类赔款及给付1274万元,增加11.2%,其中财产险赔付852万元,寿险赔付422万元,分别减少1.5%和增加50.2%。

 八、教育、科技和卫生事业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区普通中学43所,在校学生3.6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0.5万人。普通初中适龄入学率为100%,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比上年下降0.9%。普通小学194所,在校学生4.1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2002年全区本科上线695人,比上年增加125人。参加全国奥林匹克赛获省一等奖4人,二等奖15人。

科技研究及产业化取得进步。全区科研工作加快进度,其中八方药业、四通生物制品厂、南方食用菌开发公司、中大特种水泥股份公司、江南奇正电脑公司等五家高新企业,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0.6亿元,比去年增加20%。
  
卫生事业快步发展。2002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27个,卫生技术人员1660人。全区卫生机构床位数为1550张,比上年增长5%。农村乡镇卫生院13个,床位数288张,比上年增长1%。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9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九、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预计2002年全区总人口为45.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07万人,占66.7%;非农业人口15.01万人,占33.3%。全区男性人口为23.28万人,女性人口为21.8万人。0-14岁人口比重为22.6%,15-64岁人口比重为7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1%。根据抽样调查,全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8‰,与去年持平,死亡率为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下降了0.2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68元,增长7.04%。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支出4200元,增长13.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41元,增长6.35%。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教育消费、保健消费和住房消费列前三位,分别增长5.4%、4.2%和3.3%。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5元,增加95元,增长4.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27元,增加94元,增长5.1%。同时,全区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02年全区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障人数为22687人,应收养老保险费3992万元,实际收缴养老金为4165万元,收缴率为104.3%;实际支付养老金3935万元。养老金的足额发送和规范的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全区低保对象共10027户,25826人,年发放保障金617万元;共发放救灾款物146余万元。全区参加医疗保险12823人,应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835万元,实际收缴766万元,收缴率为91.7%。全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800人,实际收缴92.2万元,同比增长134.2%,各项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两个确保”继续得到落实。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为新口经。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