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魅力潇湘 > 走进潇湘 > 人口与民族
分享到:
人口与民族
  • 2015-08-29 16:04
  • 来源:
  • 发布机构:
  • 【字体:
  •        据统计,2014年度我市年末总人口为631.61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女123.44万人,出生75432人,出生率为12.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3%,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4.2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36。

      普查结果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为5180235人,同10年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367046人相比,10年共减少186811人,减少3.48%,年平均减少率为0.35%。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424823户,家庭户人口为501281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2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4人减少0.12人。

      从性别构成上来看: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697906人,占52.08%;女性人口为2482329人,占47.9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2.71下降为108.68。

      从年龄构成上来看: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75646人,占20.76%;15—64岁人口为3616181人,占69.81%;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8408人,占9.43%。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3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85个百分点。

      从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构成来看: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350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7241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2564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38743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707人上升为4537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337人上升为1298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9359人上升为4296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250人下降为26783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5201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19333人,文盲率由6.57%下降为2.93%,下降3.64个百分点。

      

      永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永州境内居民共有37个民族成分,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7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6%,居全省第三位。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瑶族3561万人,壮族148万人,其他少数民族4800多人。

      一、民族成分

      历史上,永州境内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居住,一直没有准确的记载。直到民国时期,也只是大体上知道住有汉、瑶两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后,永州境内的民族成分逐步增多,记载也比较准确。1953年人口普查时,永州境内的民族成分为7个,即汉族、瑶族、回族、苗族、满族、侗族和蒙古族。1964年人口普查时,永州境内共有19个民族,较1953年增加12个,即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仏佬族、高山族、撒拉族、朝鲜族、白族、水族、黎族、藏族、壮族。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市居住有29个民族,比1964年增加10个,即佤族、畲族、土族、傣族、毛南族、锡伯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和维吾尔族。1990年人口普查时,境内居住的民族增加到37个,比1982年增加8个,即羌族、京族、僳僳族、纳西族、景颇族、普米族、独龙族、崩龙族、达斡尔族、哈萨克族。

      二、民族来源

      先秦时期,永州境内居住的民族统称为蛮族,即平时所说的“南蛮”。公元前217~前214年,秦始皇攻打百越(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大批军队来到今永州一带。后来,这批军队中的一部分人留下来,成为永州一带最早的中原移民,也是所说的最早移居永州的汉族。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不断,大批人员不断南迁,其中有一部分人移居到永州一带。大约在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瑶族先民开始进入永州一带。到唐贞观年间,瑶民开始在永州、道州一带“落籍”,居住在今祁阳、东安、道县、江永、江华、宁远、蓝山等的深山大岭中。北宋时期,永州一带瑶民因不堪统治者的苛剥,多次举行起义。其中宋庆历年(1047),朝廷派官兵围剿蓝山县瑶民聚居地华阴洞,元大德八年(1305),官府围剿永明县瑶民聚居地千家峒,都造成大批瑶民被杀或逃亡。明初,民族矛盾有所缓和,原来流徙于两广的瑶民,先后辗转于江华的河洞和蓝山县的华阴洞等山区。明清时期,壮族开始进入永州。但是,直到民国以前,壮族仍未获确认。清代,部分满族因到零陵、东安一带为官而迁入永州。清王朝覆灭后,这批人为避祸而改从汉姓。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恢复他们的本民族身份。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居住民族的大幅度增加,则主要是因为工作调入、毕业分配、结婚迁入所造成。

      三、民族人口

      境内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始于唐代。当时,蓝山县境内居住瑶民3754人,这也是瑶族人口首次见诸记载。但是,清代以前,永州境内的少数民族人口数字没有全面统计。清代,见诸记载的境内少数民族人口统计也仅有东安县,同治十三年(1874),东安有瑶族560户、3020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东安有瑶族457户、1531人。

      民国时期,少数民族人口数字已有比较准确的统计。江华是当时瑶族人口最多的县。民国31年(1942),江华有瑶族20958人,占当时江华总人口的1086%;汉族71942人,占江华总人口的8914%。民国37年(1948),湖南第七行政督察区人口统计,全区(未包括蓝山)总人口490056人,其中汉族2462776人,占总人口的98.9%;瑶族27280人,占总人口的1.1%。

      新中国成立后,永州各个民族的人口都大幅度增长,而增长最快的是少数民族。1953年,永州总人口2733203人,其中汉族2685993人,占98.27%;少数民族人口共47210人,占1.73%,比民国时期提高了0.63个百分点。1964年,永州总人口3103127人,其中汉族2953552人,占95.18%;少数民族149142人,占4.81%,比1953年提高3.08个百分点。1982年,永州总人口4533112人,其中汉族4288638人,占94.6%;少数民族244474人,占5.4%,比1964年提高0.59个百分点。1990年,永州总人口5106032人,其中汉族4730309人,占92.64%;37个少数民族共375723人,占7.36%,比1982年又提高1.96个百分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