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8冷水滩两会专题报道 > 提案议案
分享到:
特邀二组委员:冷水滩区乡贤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 2018-12-26 16:06
  • 来源:冷水滩区政协
  • 发布机构:冷水滩区
  • 【字体:
  • “乡贤文化”是当地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是这个地域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冷水滩区深入推动新乡贤荐评、示范、涵育、汇智、传承、礼敬“六大工程”,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新乡贤”文化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进一步挖掘冷水滩区乡贤文化,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在助力全区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区政协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区文明办、区农业委等,对我区乡贤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重要意义

    1、新乡贤文化在社会治理中起着“桥梁”作用,推动农村治理更加和谐稳定。新乡贤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润滑剂、减震器、连心桥的作用。花桥镇敏村的新乡贤理事会,由13名“五老”组成,他们从“村规民约”着手,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会议讨论、制定和推广村规民约“十坚持十不准”,通过建立矛盾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点等措施,昔日“上访村”变成了“和谐村”。敏村乡贤的突出事迹被新华社、红网等央媒、省媒宣传推介。上岭桥镇阳山观村44户受灾群众集中安置时,因涉及集体土地权益问题,群众意见难以统一、工作僵持不下,该村数名乡贤以身作则带头响应政策,挨家挨户进村入户做工作达数百余次,如今该村所有集中建房主体建设全部完工。上岭桥镇古塘村的乡贤,自发组织村民捐款修路、旧房改造、架设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新乡贤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智库”作用,推动农村发展建设普惠百姓。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冷水滩籍在外乡贤回乡创业兴业,参与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家乡发展。花桥街镇敏村,在13名“乡贤”的影响和带动下,通过成立“五老”支援团,许多在外发展的村民纷纷捐款捐物支持家乡建设,筹措资金500余万元,村里建成了一座生态度假园,前不久刚通过“3A”景区评审,村里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牛角坝镇麦子园村,是省级贫困村,返乡乡贤周长友原是一家大型企业董事长,2015年返乡后通过带领农户以土地折价入股分红的方式,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成立了六个农业公司,村民得到了实惠,并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许多热心公益的企业家新乡贤,如岚角山街道楚江圩社区的胡忠林、黄阳司镇同乐滩村的魏学喜、普利桥镇岐山村的吕宏再等,他们积极出资捐物修路建桥、捐资助学等,有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许多本土乡贤,如伊塘镇孟公山村黄爱华、蔡市镇零东圩村蒋华等,带动群众集中流转土地,建起西瓜、葡萄、砂糖桔、火龙果等果蔬高效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200多个劳动就业岗位,当地群众也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3、新乡贤文化在文明新风中起着“榜样”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一批有德行、有威望、有才能、有作为的新乡贤,传承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公益慈善、民风陋习、地域文化等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普利桥镇、杨村甸乡在乡贤理事会的积极奔走下,通过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组织,废除乡风浓郁的摆酒攀比和铺张浪费习气,规定红白喜事不准超过30桌,禁止燃放炮竹,推行电子炮,提倡厚养薄葬,深受群众好评;蔡市镇邓家铺村,在新乡贤会的组织和推动下,建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和村民议事会,制订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和孝老爱亲模范评选,乡风更文明、民风更淳朴、社会更和谐;上岭桥镇仁山村结合本村历史发展脉络,充分挖掘古今乡贤的精神内核和本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力量,总结提炼出“仁爱、义气”和“仁者寿、孝者兴”的仁山文化精神,建设“仁山乡贤馆”,编写整理入展资料,讲述本村故事,宣传乡贤事迹,传承乡贤精神,在村主干道两旁设计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文化长廊,进一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普利桥镇岐山村通过成立吕氏宗祠重建领导小组来凝聚人心,捐资修建吕氏宗祠,祠内设抗日英烈吕氏族人吕旃蒙将军纪念馆,馆内陈列吕将军生平事迹及图片,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存在的问题

    1、乡贤文化尚待进一步激活。一些地方对有文化积淀和地方特色、可以承载乡贤文化的古民居建筑群、古祠堂进行了有效修缮和保护,如岚角山街道油榨头村的李达故居、阳甸村的唐克故居,黄阳司镇的冯干岭村冯氏宗祠,普利桥镇岐山村的吕氏宗祠和吕旃蒙纪念馆,但目前大多限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道德和文化的薪火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对于传统乡贤的挖掘,很多地方还没有下大力气。对于新乡贤的培育,多数时候只囿于引导他们参与公益和慈善,没有真正发挥古代乡贤和当代道德模范在敦厚民心民风、涵养文明乡风、形成向上向善社会氛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乡贤文化有点流于形式。对于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部分地方只是应应景,搞走过场式的“自娱自乐”,流于形式,无法形成乡贤文化的良好氛围。没有真正把培育乡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没有把乡贤文化的传承与提高当地的文化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发展旅游经济和提高招商引资的形象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3、新乡贤的道德引领作用未能充分释放。各地培育的新乡贤多以企业家和经济能人为主,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方面确实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文化和道德的引领作用自觉不自觉被弱化。乡贤目前还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助学、助医、助残、助困、助孤、乡村建设等活动中来,有些被称为乡贤的乡村成功人士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乡贤文化建设的人才匮乏。乡贤文化建设需要政府的领导,还需要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参与。但在目前,乡镇和村由于人手不够,乡贤工作没有具体的人负责,相关工作力度还不大,也没有必要的管理措施。现在很多地方都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在做乡贤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缺少新生力量加入,导致乡贤文化建设进展迟缓。

    5、乡贤文化建设平台还不够健全和规范。许多乡镇和村成立了各种与乡贤文化相关的协会和基金会。但目前这些民间组织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运营管理不够规范,政府的监督功能未充分发挥,给这些民间组织的未来发展埋下一定隐患。

    三、对策和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首先,区一级要搞好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有效措施,搞好督导和考核。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把乡贤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其次,要加大乡贤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乡贤,特别是新乡贤事迹的宣传报道,让当地群众感到新乡贤评选的重要意义,让新乡贤的精神影响带动更多的村民。最后,作好规划,要从全区角度进行规划引导,集中力量重点打造1至2个乡贤文化建设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2、培育有担当的新乡贤。培育新乡贤,政府要引导各村群众自发推荐,公开公正评选出有能力、有影响、受尊重、可仿效的新乡贤。新乡贤的主体应该是生活在乡村的贤能人士。然而目前乡村大部分青壮年到城市打工创业,很多乡村成为“空心村”。发展乡贤文化,培育新乡贤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利用新农村建设、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等政策,打造各种创业创新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精英回乡创业,留住农村精英。

    3、探索民间力量开展乡贤文化建设的路子。在乡贤文化建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民间的力量。为此,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一要鼓励成立民间乡贤理事会等组织,让乡贤理事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把培育乡贤、宣传乡贤、树立乡贤威望贯通起来。二是鼓励新乡贤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治理,鼓励新乡贤参与村委会或者乡镇的工作,充分发挥新乡贤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以此推动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三是加强对乡贤和村干部的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乡贤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新乡贤参与的乡村治理也必须是以法治为基础的治理,要通过学习培训来强化新乡贤的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促进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