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浅议如何进一步防控审计廉政风险
  • 2018-04-16 09:01
  • 来源:冷水滩区审计局
  • 发布机构:
  • 【字体:
  •   一、什么是风险?
      审计廉政风险,主要是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及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因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违反廉政纪律、工作纪律方面的风险,为了规避这类风险,早在2000年3月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这是根据国务院关于“从严格治理审计队伍”和审计机关在经费上不得依附于被审计单位的指示精神所制定,2008年12月审计署又对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要求“八不准”工作纪律要连同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同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审计组和审计人员的监督。
      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的颁布,约束审计人员从审计项目计划正式下发至审计报告出具和审计移送事项办结时都需严格遵循纪律规定。审计廉政风险具体体现在审计项目计划、实施、执行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严守审计纪律。
      二、流程中的风险点及目前阶段主要问题
      (一)审计计划阶段
      我局作为基层审计机构,由于人才短缺、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加,按照自身机构人员数量、专业能力的构成并依照“精品审计”的思想拿出的审计计划与实际要求极不匹配。审计计划项目数量大大低于政府交办审计的项目数量,政府的要求是“应审尽审”,于是在审计计划时不能完全做到利益相关人员回避,也会遗漏应纳入审计监督的项目。
      (二)审计实施阶段
      一是审计综合能力不够,审计队伍力量单薄。基层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完全按照审计法、审计规章的要求及范围进行审计,政府交办的审计任务繁重,远远超出工作人员的能力范围,于是在审计实施中仅侧重部分内容。这同时给相关利益方提供了选择性地进行“甩项”的机会,增加了审计廉政风险。
      二是审计人员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一方面,基层审计机关多为会计、审计、工程类专业人员,知识单一,即使通过短期培训,也只能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运用技能,难以从繁杂大量的数据中识别筛选有价值的数据完成实质性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信息化审计复合人才,往往要求既要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又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甚至可能还要了解医疗、住房、税务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即使基层审计机关引入计算机人才,也要在其它方面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锻炼。
      三是工作协调不易,数据获取难。首先,被审计单位往往存在数据安全、管理权限的顾虑,配合的积极性不高;其次,信息化运用水平较高的审计对象多为海关、税务、国土等垂直管理部门,这些垂直管理部门未纳入基层审计机关的监管范围,工作协调不易,数据获取难;再次,大多数部门的业务数据采用B/S架构(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数据管理权限大多数在省一级,基层审计机关层级较低,也给数据的获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是数据安全无法保障。基层审计机关因财力有限,大多没有专门的计算机审计股室,采集的电子数据也往往在个人电脑中存放,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其系统也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加固,信息一旦泄露,将产生无法估计的后果,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审理阶段
      一是机构及人员配置难以满足需求。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性质对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审理人员的专业资质、工作经历、业务素质等方面要有更高的标准。但是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存在需求矛盾,一线审计力量尚难满足,抽出专职的审计人员充实审理机构更是“拆东墙补西墙”。如:我局审理工作虽由法规审理股复核,然审理人员同时还需承担其他审计工作,在有限精力的制约下,难免产生失误。
      二是对审理流程和方式需进一步完善。审理应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为“全程”。但目前的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对业务部递交的审计报告等文书材料及项目资料进行审理。审理人员及审理机构并没有全过程参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证据、底稿及审计成果类文书的把控,从基层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来看,很容易走上复核的老路,把“复核意见书”变为“审理意见书”,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
      三是审理责任的定性给审理人员与审理机构巨大压力。总审计师孙宝厚在《新国家审计准则解读》中指出,经过审理的项目,审理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和审计质量风险。但审理人员并未参与审计实施过程,无法掌握全部审计实情,引发审计风险的相关因素不在审理人员掌控范围内,审理人员因此承担过大责任。再者,审计人员长时间得出的审计成果,需要审理人员在极短的时限内摸清摸透,更是难上加难。如固定资产审计专业性强,基层审计机关的审理人员通常不完全具备相应的固定资产审计的专业知识,不能发现相关应移送纪委或其他事项的线索,不能对审计组的审计工作进行廉政监督及高效的补充,也反过来增加了审理人员借机偷懒的风险。
      (四)审计执行阶段
      一方面,针对时间跨度长、投资规模大、程序复杂、涉及的部门多的固定资产审计项目,审计执行时涉及到的利益方多,而审计是政府的组成部门,独立性相对不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程序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造成了固定资产审计中建设责任主体划分难,审计结果执行难。审计组成员为了不使审计项目无法完结,而将一些已发现却难以执行到位的问题不作披露。有意隐瞒少量应移送或应披露的问题,也等同于给一些利益相关方开启了方便之门。
      另一方面,由于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结果成为审计部门开展审计业务的重要考核指标,使得审计人员为避免出现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将一些整改难度大的问题予以忽略,同样加大了审计风险程度。
      三、防控建议
      总得来说,我局在廉政风险防控上:一是设立了局作风办,党风廉政和工作作风建设常抓不懈。2017年10月,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我局不再保留纪检组长和监察室,由区纪委驻区政府办纪检组综合监督。为顺应纪检监督体制改革,更好地抓好单位作风建设和防控廉政风险,我局成立了局作风办,安排两名同志具体负责,主要负责开展审计廉政回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作风日常督查。二是经常性开展廉政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积极创新廉政教育的方式方法。(1)把廉政教育融入到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中,融入到党课教育中;(2)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以案明纪、引以为戒,构建起“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职业精神;(3)是结合我局创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工作,以文化教育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营造廉洁从政的氛围,使大家更加清正廉洁地投入到审计工作中去。
    细化来讲,对进一步完善体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有以下建议:
      (一)审计计划阶段
      建立历年审计情况数据库,每年草拟审计计划前,对所有审计资源进行梳理,根据单位审计力量结合审计数据库数据草拟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必须经过局务会集体讨论研究,根据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做出风险系数评估,对被审单位调查了解后列出重点审计内容,针对性地安排审计人员。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力争重点单位每年一审,一级预算单位三年必审,重要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必审,以基本达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
      (二)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过程中查证问题不深不透,隐瞒问题是审计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廉政风险。个人认为,审计阶段的风险控制一是要依托审计实施方案进行控制,通过详细的审前调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找出审计关键,确定审计重点,以提高审计方案的操作性和指导价值,审计实施方案必须经过相应层次的审批,且一经制定必须按方案执行,因故不能执行的或需增加执行内容的,必须给出充分理由,并按审批程序进行调整;二是严格执行审计组内部复核制度,审计人员要严把质量关,审计取证要充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在审计质量控制上对审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自身对审计质量的责任意识淡化,因此必须坚持以审计人员为审计质量、审计风险控制主体的原则,通过审计证据的相互复核,使审计人员相互制约,相互互补,形成有效的审计组人员相互监督机制。
      此外,对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中介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项目,必须安排专人跟踪对接,对审计内容进行抽查,对审计结果进行复核。
      (三)审计审理阶段
      审理是对审计质量和问题把关的重要环节。一是健全审理机构,完善审理实施细则及操作指南。进一步明确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职责权限,同时约束审理程序更趋规范化;二是设立专职审理人员和兼职审理人员制度,配备政治思想强、审计业务精、法律素质高、协调能力好的专职审理人员。如此既可以提高审计效能,提高审计人员和审理人员业务能力,又能将审理工作外延拓展到审计一线,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加理解和重视审计质量管理;三是审理工作要抓好审计实施方案和执行环节的审理,可适当参与到各审计项目的现场审计中来,对审计程序、审计过程、规范文书及查证取证等相关业务进行现场把关,加之提前介入审计组对审计报告的讨论环节,对审计人员对问题的定性提出建议;四是审理人员与审计组应有关问题各执已见,无法达成共识的,提交局业务会议讨论。
      (四)审计执行阶段
      对于如何避免审计文书应执行未执行的问题,我认为需要根据审计文书规定的执行时间要求,由专人制定审计执行时间表,由执行人员按期上报审计执行情况,无法在规定时间报送审计执行结果的需做出说明。对审计执行情况可按季进行内部通报又推动审计执行工作。
      最后,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项目要核实审计结果是否执行、整改到位,对敷衍或落实情况较差的行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部门综合建设
      一是加强审计人员廉政教育,增强风险意识。风险防范管理能否落实及内控机制能否有效运行,关键在党组及各级领导干部。风险防范管理的有效实施是各级领导尽职尽责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也是自身素质的需要,更是工作能力的体现。因此,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岗位廉政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提高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忠实履行“一岗双责”职责和“带好队、抓审计”的神圣使命,将党风廉政建设同审计工作等同起来。同时,要加大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宣传教育力度,要在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切实筑牢审计人员思想道德防线,坚决纠正风险防范管理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的片面认识,通过岗位自查、关联互查、人人参与,进一步增强全体人员风险防范人人有责的意识,消除思想误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是加强人员业务学习培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廉政风险的控制实质是人的控制。我局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处于断层阶段,很多项目协审对业务尚处在学习阶段,主要任务都压在审计组长一人身上,加强后备审计人员的培养尤其重要。审计机关应加大输送人才出去培训,增大审计力量,增加专业审计人员、提高专业修养能力以提高审计机构的综合审计能力。同时,很多审计项目在财务、法制、基建项目人员的相互配置可以达到效率更高的效果。
      三是加大审计软件开发使用力度。在省厅谢孔日处长开发的关联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增加工商、财政、国土等业务数据的采集模板,提高基层审计机关数据采集、处理、使用能力。
      四是提高数据安全防御能力,确保严格保密。基层审计机关要建立审计数据管理使用安全责任制,对电子数据进行集中储存、集中管理,保证审计数据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规避因操作不当引起的信息外泄。
      五是提高执行力,制定配套保障措施。好的政策和制度需要极高的执行力来体现它的功用,作为基层审计单位人员要认真研读各项审计纪律和廉政法规,对触碰廉政红线的事情要坚决杜绝,对触碰廉政红线的人员要坚决给予打击和处罚,确保审计的所有程序都有细化的规章制度保障,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审计效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