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魅力潇湘 > 宗教民俗 > 宗教
分享到:
道   教
  • 2021-09-09 23:44
  • 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机构:
  • 【字体:
  •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自创的宗教,渊源于古代的巫术和战国秦汉之际的方术,创建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于三国时期传入冷水滩,明清达到鼎盛。清朝康熙年间零陵县设道正司,专管道教事务,冷水滩境内的道教事务由零陵县道正司管辖。民国时期,零陵县道正司撤销,道教在冷水滩境内逐渐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觉悟提高,能正确区别宗教信仰与迷信活动的界限,求神消灾、驱鬼治病、卜卦算命、聚众求雨等道教活动逐渐敛迹,以道教为职业的人不得不改从其他职业,原有的道观亦逐渐自然毁弃。
          境内的道观主要有文昌阁、水府庙、关帝庙,其原建筑均已废弃。文昌阁于2002年再次重修,是道教与佛教共有的庙宇。水府庙位于冷水滩城区河西沿江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往北约20米处,有建筑物面积1000余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20世纪50年代改为群众演出场所,70年代改作冷水滩镇铸件厂,原建筑拆除。关帝庙位于冷水滩城区河西沿江路关帝庙码头上方(现冷水滩一小校内),有建筑物面积1000余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文化大革命”时期,冷水滩镇政府部分干部职工被安置在此居住,20世纪70年代划归冷水滩一小作校舍,90年代初作危房拆除,另建学校礼堂和教工宿舍。
      道教奉老子李聃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分为全真、正一两大派别。全真派出家,居道观,着黄冠、道服。正一派不出家,不蓄发,有的兼营工商业等职业,与农、工、商民无异;有的专为人作禳解、祈祷,临神坛作法时着黑色或红色道服,称“火居道士”,俗称“师公”、“神汉”,他们不吃斋,需学习道艺3年,才能参与法事。冷水滩境内多为“火居道士”,散居各乡村。
      道教以《道德经》、《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主张清净无为,与世无争,休心养性,慈悲为怀。主要法事活动有三:一是打锣天醮,每逢大灾、大疫时,为人祈天打醮;二是庆神,主要是庆坛神,为地方镇邪消灾,保一境人丁安宁,无病害、灾难;三是“安龙”、“送鬼”,是道士们经常性的小型活动。
      道教信奉的神有元世天尊、太上老君、赵公元帅、城隍、土地、六丁(阴神)、六甲(男神)等,其节日有农历正月初七日玉皇大帝圣诞、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天官生日)、二月十四日道德天尊圣诞、三月初三日王母诞、夏至日灵宝天尊圣诞、六月二十四日关圣帝君圣诞、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地官生日)、九月十七日财神圣诞、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水官生日)、冬至日元世天尊圣诞、十二月二十二日王重阳祖师爷圣诞等。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政府关于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宣传贯彻,加上与外界交往机会的增加,冷水滩境内部分原已停止信奉道教的群众逐渐恢复信奉。90年代起增加了一些新的道教信众。但至2003年,境内仍无道教组织,无集中活动场地,本地常住居民中也没有经政府登记发证的道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均自发地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修炼活动。
         20世纪90年代后,趁道教信众增多之机,冷水滩境内少数人假“道士”之名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他们或设店铺,或摆地摊,或四方游走,替人看相、测字、算命、做法事,赚取钱物,有的甚至打出“电脑算命”、“科学算命”的牌子招揽生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