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分享到:
索引号: 4311030021/2025-00475 分类:  
发文机关: 冷水滩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 2025-01-17
名称: 冷水滩区科工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文号 :    
冷水滩区科工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2025-01-17           来源: 冷水滩区科工信局 【字体:   打印

2024年以来,区科工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八大行动”的要求,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提升企业服务质效,全力以赴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以工作实效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获得2024年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工作先进单位、2024年度全市“智赋万企”行动工作先进单位。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调度,持续稳固工业大盘。2024年,区属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08.71亿元,同比增长7.06%;区域规模工业完成产值268.90亿元,同比增长7.46%。一是定期监测分析。每月底按时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分析规上工业的环比、同比变化情况,积极沟通属地及企业,汇总重点企业产值预测情况表,预测下月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基本情况。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基层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对企业负责人和乡镇分管负责人就工业统计报表及入库流程等业务进行培训,切实解决漏统、错统问题。三是开展企业走访。大力开展网格化走访企业,全面了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经营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尽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助力企业发展。

(二)抓培育,持续塑造企业优势。一是升规入统有序推进。加大“小升规”政策宣讲、企业摸排指导力度,一企一策,全力培育工业企业。今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二是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靶向帮扶“种子”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全区现有3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是强化创新平台引领。引导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新增捷力泰、御洁新材料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区现有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抓创新,持续厚植发展动能。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科技创新工作安排部署,聚焦创新主体培育、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有序开展各项科技创新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开展创新企业培育行动。通过政策宣传、项目扶持、专项培训、专题座谈、现场辅导、挖掘培育等措施,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申报工作。全年认定通过27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9家二是坚持科技金融双轮驱动。为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引导金融活水精准助力科技型企业纾困解难、提质增效。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完成0.545亿元。三是推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坚持靠前服务、超前服务,对技术合同登记相关税费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和奖补政策进行全面宣传,第一时间解答企业在技术合同认定方面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重视程度,增强企业参与技术合同认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抓赋能,持续推进数实融合。“智赋万企”为抓手,鼓励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推动企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区制造业创新发展明显提升。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突出以5G基站建设为重点的新基建夯实智能智造底座,强力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完成252个5G基站建设任务。二是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2024年新增智能制造企业2家,智能制造车间6个,智能工位52个;上云企业实现429家、上平台企业45家。湖南恒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信息化“TQ”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式项目获得2024年“智赋万企”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五)抓服务,持续助企纾困增效。一是出台助企政策。出台《永州市冷水滩区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规模企业培育措施》,作为支持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壮大的“一揽子”政策依据,助力规模工业企业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数字赋能,推动规模工业企业做优做大做强。二是开展助企行动。坚持常态长效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开展“两重”“两新”送解忧专项行动,对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展开走访调研,“零距离”了解企业主体的“急难愁盼”,共收集企业困难和问题32个,涵盖了政策宣传、企业招工、园区公交、企业融资、其它等5大类问题目前已解决16个问题。三是强化资金保障。为解决企业资金难题,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助力湘永宏旺、星辰生物等795家中小企业达成融资贷款18余亿元。指导熙可食品、都成食品等企业申报各类项目,争取到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600余万元。

(六)抓整治,持续筑牢安全防线。一是全面开展排查整治。按照“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及“安全生产守底行动”要求,对工信领域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地集中排查整治。今年以来,印发安全提示函5份,发放安全防范宣传单1000余份,安全生产宣传手提袋300余份,局领导带队检查 36次,发现问题共计76条,局工作人员每月对包保企业进行走访一次,发现问题共计186条,现已全部整改。二是全力推进“一户一表”改造。持续对辖区内所有专变住宅小区的电力设施、安全隐患等开展摸排,全面梳理用电负荷和供电现状,积极对接供电部门,精准做好统筹规划,对辖区内住宅小区开展一户一表改造工程。今年依据计划负责城镇住宅小区“一户一表”改造5460户,实际完成西南花园、学府铭邸、城市绿岛等小区5903户,已超额完成任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增长压力大。虽然全区工业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但受市场需求影响,实体经济生产成本增大,盈利空间缩小,部分企业产值下滑明显,如湘器、重庆啤酒等。加之全区新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不多,竣工投产的工业项目更少,投资拉动作用小,工业经济稳发展压力持续增大。

2.骨干企业不多虽然我区“一主一特”智能家居家电、时尚轻纺产业来势较好,但是多数企业属于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的粗加工环节,产品单一,品牌优势不明显,附加值较低,处于中低端的市场地位,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少,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3.入统未达预期。从现有的项目和企业来看,要么还没有建成投产,要么真实营收还没有达到2000万元的门槛要求,符合入统条件的企业缺乏。虽然入统家数在全市排名靠前,但距离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仍有差距。

4.科技创新乏力。我区产业迫切需要提档升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低,绝大部分企业以加工贴牌订单为主,缺少自主品牌,缺少市场话语权,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低。

5.服务效能不佳。对重点企业虽然实施了一企一策,但企业扶持的前瞻性不够,对企业困难不能靠前服务,纾困解难的效果不明显。由于财政困难,部分企业的项目资金、配套资金等优惠政策没有兑现到位。

三、2025年工作谋划

2025年,预计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8%,新增入统规模工业企业10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全力以赴稳增长、稳企业、稳预期。要完成这个目标,我们接下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紧盯运行监测强调度。一是加强分析研判。定期研判预期目标,强化监控分析;加大与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度,提高运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关联性,及时做好面上统筹和重点企业的具体指导。二是加强运行监测。完善全区工业企业月度监测分析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研判、预测预警,确保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三是加强主体培育。建立完善小微企业培育库,对标规模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加大主体培育,全年力争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二)紧盯科技创新添活力。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全面梳理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加大创新政策宣传,提高企业对政策知晓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帮助企业落实落地现有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二是加强企业创新进一步梳理规模企业创新研发情况,建立规模工业企业研发台账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库,实施梯次培育机制,“一对一”开展跟踪指导和服务,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三是加强产学融合用好冷水滩区和湘潭大学共建的产学研服务平台,支持区属企业与湘潭大学等科研院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切实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紧盯数字经济促融合。围绕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加快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数字化转型。一是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发挥电信、移动、联通等建设主体作用,加快5G基站建设,加快千兆宽带小区推动我区算力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二是推进工业信息融合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两上三化”专项行动,培育一批省级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标杆企业,培育省级优秀工业APP,促进“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应用。三是加强企业网络安全保障力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捷力泰等企业建立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提升企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发挥通信运营企业作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管理平台,提升对风险威胁的发现识别与研判预测能力。

紧盯企业帮扶优服务一是强化资金支持。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力度,在帮助实体经济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借力省级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微型企业培育扶持等政策,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强化银企对接。组织优质规模工业企业和银行对接,召开银企对接会,做好牵线搭桥,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困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在水、电、气、网、环境容量等多方面提升产业发展承载力,做多影响项目落地的加分项。

(五)紧盯安全生产护发展。一是持续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企业隐患自查自纠自改机制、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管理制度。二是持续开展排查整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规定》要求,精准进行风险隐患辨识,持续开展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确保存量隐患整改到位、增量隐患动态清零。三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督促工业企业负责人经常性组织企业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