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30021/2025-01279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冷水滩区人社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眼下正值桑蚕交易旺季。在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红卫村,返乡创业青年蒋绍斌的桑蚕养殖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穿梭于郁郁葱葱的桑树林间采摘嫩叶,恒温养殖房里蚕宝宝茁壮成长,电商仓库中快递包裹正发往全国各地。这个由“90后”新农人打造的桑蚕产业,正通过“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2022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蒋绍斌毅然回到冷水滩区红卫村创业。“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家乡的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创业舞台。”怀揣着这样的信念,他引进现代化种养技术,将一片荒坡地改造成标准化桑蚕基地。三年来,基地规模从最初的100亩扩展到500亩,不仅建成湘南地区领先的恒温养殖车间,还延伸出蚕丝被深加工生产线,产品附加值提升300%。
“养蚕周期短、见效快,平均15天就可以养成一批成熟蚕茧抽丝。”蒋绍斌创新推行“基地+农户”模式,为周边村民提供“五统一”服务: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回收、统一销售。高溪市镇养殖户周显国在基地帮扶下,今年扩种桑树50亩,“这边教我养蚕,同时在桑树种植管理、场地选址和建设等方面都提供了帮助”。目前该模式已辐射长株潭、祁阳等十多个市县区,带动100余户农户发展桑蚕产业,创造就业岗位70多个,其中脱贫户占比超10%。
在基地电商运营中心,团队负责人邓通宇正通过直播展示抽丝工艺:“我们的蚕丝被不含任何化学添加,现在下单享产地直发价!”乘着电商东风,基地打造“线上直播+社群营销”双引擎,月均发单量突破2万件。望着满棚晶莹的蚕茧,蒋绍斌算起了经济账:“蚕丝被和蚕沙都能全部销售出去,年收入能达百万元。”这位青年创业者正筹划建设桑葚采摘园和蚕桑文化体验馆,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一根蚕丝连起的不仅是产业链,更是我们建设家乡的共同心愿。”他的话语中,映照着新时代返乡青年的担当与梦想。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越来越多像蒋绍斌这样的有志青年选择返乡创业。他们用新理念激活传统产业,以产业链带动就业链,让“共同致富”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收入增长。红卫村的实践表明,当青春力量与乡土资源相遇,就能编织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