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分享到:
索引号: 4311030021/2025-00640 分类:  
发文机关: 冷水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5-02-24
名称: 食品安全科普:重要提示
文号 :    
食品安全科普:重要提示
2025-02-24           来源: 冷水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体:   打印

1. 选择正规渠道

购买食品应选择正规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这些场所通常有较为严格的进货渠道和质量管控,能降低购买到不合格食品的风险。

2. 查看标签信息

仔细查看食品包装上的标签,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且成分符合自己的饮食需求和健康状况。

3. 注意储存条件

按照食品包装上标注的储存条件存放食品,如冷藏、冷冻、常温等。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储存要求,正确储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4. 保持清洁卫生

在处理食品前后,要洗手并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处理。

5. 烹饪要彻底

烹饪食物时要确保彻底煮熟煮透,特别是肉类、蛋类和海鲜等易滋生细菌的食品。彻底烹饪可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保证食品安全。

6. 注意食品外观

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要注意观察食品的外观。如果发现食品有变色、异味、变质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食用。

7. 谨慎选择外卖

选择有信誉的外卖平台和商家,查看商家的评价和食品安全等级。收到外卖后,要检查食品的包装是否完好,食品是否在适宜的温度下保存。

8. 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过期食品可能会滋生细菌、霉菌等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因此,要定期清理家中的食品,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9. 注意食品添加剂

了解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尽量选择添加剂较少的食品。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要更加注意食品添加剂的摄入。

10.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在食用食品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同时,要保留食品样本和购物凭证,以便追溯食品来源和维护自身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