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索引号: 4311030021/2025-00908 分类:  
发文机关: 冷水滩区卫生健康局 发文日期: 2025-07-28
名称: 被蚊子叮咬后关节痛?专家提醒:警惕基孔肯雅热
文号 :    
被蚊子叮咬后关节痛?专家提醒:警惕基孔肯雅热
2025-07-28           来源: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字体:   打印

    近期,广东佛山多地通报基孔肯雅热疫情。该疾病在斯瓦希里语中的原意为“弯曲身体”,因其导致患者遭受难以忍受的关节剧痛,引发关注。

疾病起源与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一词源自非洲坦桑尼亚。1952年,这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传染病首次在当地被发现,患者因关节剧痛被迫弯曲肢体行走,由此得名。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症状表现与危害

专家介绍,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后,患者通常在3-7天内出现症状,典型表现堪称“急性折磨三重奏”: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迅速出现高热,体温可在短时间内攀升39℃甚至更高水平;同时,伴有显著的关节疼痛,这种疼痛症状主要发生在手指关节、腕部、踝关节以及足趾等小关节部位,可能持续数日乃至数月之久;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红疹、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恶心反胃以及呕吐等症状。

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但老年人、新生儿、慢性病患者或孕妇感染后可能出现关节痛迁延、心肌炎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疫情快速蔓延的原因

广东佛山此次疫情的快速蔓延主要受三个关键因素影响:首先,高温环境为蚊媒繁殖创造了理想条件,当气温超过30℃时,白纹伊蚊的繁殖周期明显缩短,吸血活动更为频繁;其次,城市环境中大量存在的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废弃轮胎等)为蚊虫提供了绝佳的孳生场所;再者,该病毒潜伏期仅3-7天,传播效率是登革热的2-3倍。更值得警惕的是,北京已出现境外输入病例,未来可能有更多地区面临该疾病的威胁。
    防控措施与建议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可用的疫苗,专家提醒,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的方式主要是防蚊、灭蚊

个人防护:减少被叮咬风险

穿着防护:户外活动,尤其是在蚊虫活跃时段(清晨和傍晚)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在草丛、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驱蚊产品使用:裸露的皮肤表面和衣物上均匀喷洒驱蚊剂,并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的指导,确保使用剂量充足并按时补喷。门窗加装细密的防蚊纱网,睡觉使用蚊帐。

环境清理:清除蚊虫孳生地

清理积水(无积水无蚊虫)

1.室内:定期清空花盆托盘、空调排水槽、饮水机接水盘。

2.室外:处理废弃轮胎、瓶罐、塑料袋等易积水的垃圾。

3.水体管理: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池塘、水缸),可投放灭蚊幼剂或养鱼(如食蚊鱼)。疏通排水沟,避免雨水淤积。

化学产品使用:科学防蚊、灭蚊

科学使用杀虫气雾剂:使用前应将食品、饮用水及餐具柜等物品密封或遮盖,防止药剂污染。使用时可直接对准蚊虫喷洒,或采用空间喷洒法,关闭门窗后,将喷头倾斜45度角向房间各方向均匀喷射10-15秒,随后人员立即撤离。药剂作用约20分钟后,需充分开窗通风方可重新进入室内。

选择适合的驱蚊产品:可选用含避蚊胺(DEET)、驱蚊酯(IR3535)、或植物精油(如柠檬桉油)等有效成分的产品。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将药剂均匀涂抹或喷洒于暴露的皮肤部位,特别注意避开眼部和口唇区域。儿童使用时宜选择低浓度配方,并需在成人监督下使用。

投放缓释型灭蚊幼剂:清除的积水推荐使用0.5%吡丙醚颗粒剂或苏云金杆菌H-14型等安全有效的灭蚊幼产品,这些药剂能持续抑制蚊虫幼虫发育,达到长效防控效果。

面对这一“关节痛噩梦”,我们需要从源头切断传播链——清理积水、防蚊叮咬、早发现早隔离。只有全民参与,才能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守护健康夏日。


    来源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