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30021/2025-00909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冷水滩区卫生健康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1952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边境悄然打响,美国侵略者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发动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妄图以此削弱中朝军队的战斗力。而地处中朝边界的辽宁宽甸,成为这场反细菌战的最前沿阵地,也由此拉开了伟大的爱国卫生运动序幕。
细菌战阴霾笼罩宽甸
1952年初,美国在朝鲜战场战事不利,竟丧心病狂地启用细菌武器。2月18日起,敌机频繁出现在宽甸上空,先是在车道岭子村、光复村等地投下大批细菌毒虫 ,有的投放面积达8000平方米,甚至投入饮水井中,井水被严重污染。3月5日,8架敌机在周家屯上空投放毒虫,覆盖面积超3000平方米。6月16日,1架敌机又在宽甸、长甸等地撒下银白色铁质薄片毒物。据统计,至3月22日,宽甸全县14个区镇普遍发现美机撒布的细菌毒虫,155个村受害,占全县面积63.1%,患病23人,死亡6人,畜禽死亡48头(只)。这些细菌武器携带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痢疾等十多种传染病菌,严重威胁着宽甸人民的生命安全,一时间,恐惧在这片土地上蔓延。
全民动员打响反细菌战
面对细菌战威胁,宽甸人民没有退缩。全县迅速成立防疫委员会,从14个区镇到257个村,再到所有县直单位,层层构建起防疫体系。一场全民参与的反细菌战斗争就此打响。广大农民、医生、教师、学生和民兵等纷纷响应号召,他们扎紧袖口、裤脚,戴上手套,围上头巾或毛巾,深入每一个角落,搜寻、捕抓细菌毒虫。日夜奋战,誓要将这些“敌人”消灭干净。为减少毒虫繁衍,人们还积极清除垃圾、挖蛹灭蝇,开展全方位的环境整治。
爱国卫生运动由此发端
在反细菌战过程中,宽甸人民深刻认识到,改善卫生环境、消灭病媒虫害是抵御细菌武器的关键。于是,一场以捕杀毒虫毒物、整治环境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宽甸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城乡积极推行“四无五净六少”标准,即内无尘土、无脏味,院子无杂草、无脏水坑;锅碗瓢盆净、衣服被褥净、身体净、屋子净、院子街道净;老鼠少、厕所蛆少、虱子少、跳蚤少、蝇子少、蚊子少。通过一系列举措,宽甸的卫生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为抗击细菌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宽甸在反细菌战和爱国卫生运动中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国家高度认可。1953年12月,中央政务院向宽甸县政府授予由毛泽东亲笔题词的“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锦旗 ,这不仅是对宽甸的褒奖,更是对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有力推动。
作为反细菌战和爱国卫生运动的发起地,宽甸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击侵略的精神,也开启了我国通过全民卫生运动保障人民健康的伟大征程。这段历史值得永远铭记,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守护人民的健康与幸福 。
来源:爱卫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