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索引号: 4311030021/2025-00238 分类:  
发文机关: 冷水滩区伊塘镇 发文日期: 2025-02-17
名称: 冷水滩区:滥办“退群”,旧俗“下岗”,他们过了个“清爽年”
文号 :    
冷水滩区:滥办“退群”,旧俗“下岗”,他们过了个“清爽年”
2025-02-17           来源: 湖南日报 【字体:   打印

这个春节,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孟公山村的乡亲们过了个“清爽年”。

一台全村总动员的“村晚”,取代了鞭炮礼花的喧闹,村里少了满地纸屑和呛人的硝烟味,多了浓浓的文艺气息。

近日,村民唐六太、吴义文、姚志远围坐在一起,观看“村晚”的视频,回味无穷。

“不放炮也可以很热闹。”村党支部书记潘国荣介绍,过去村民被人情负担所困扰,每到过年就密集燃放烟花爆竹,花费不少,还污染环境。但不让放,村民又觉得不热闹、没氛围。自2022年起,该村推出“乡村大舞台、乡村大讲台、乡村夜话”等文化活动,并鼓励村民自己组建文艺队,逢年过节,全村凑到一起演节目、品美食、玩游戏,换了个方式热闹。

“以前过年没事干,都去喝酒、打牌。现在村里文艺活动多,我们舞蹈队每周四都要聚在一起排练歌舞,过年也不间断!”村民周洁,如今是村里的文艺骨干。

以往春节还是村里办酒的高峰期,红喜事、满月酒、迁居宴、开业宴、生日宴……名目繁多。村民吴义文说,最少也要随两百,多则六七百,每年“人情债”平均大几千,动辄上万元。“幸亏村里出台规定,婚丧简办,其他不办,减轻了大家的经济负担和人情负担。”

记者看到该村村规民约上规定,村民红白喜事随礼要在200元内,酒席不能超20桌,每桌菜酒金额不超500元,婚假彩礼不超5万元。

去年村民管石安“零彩礼”嫁女,成为当地一桩美谈。他说:“婚礼只摆了6桌,喝的是自己酿的米酒,总共花了不到4000元。村民来贺喜,不收礼金,大家都很欢喜。”

向大操大办、高额礼金等陈规陋习说“不”,这股新风也吹到了其他乡村。

上岭桥镇仁山村村民刘剑送父亲出殡的那天,现场安安静静。没有丧乐的喇叭喧哗,也没有吵吵嚷嚷的大排场。

“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追悼会只通知了亲属,连他的老战友都没有邀请。”刘剑说,村里鼓励移风易俗、厚养薄葬,他举双手赞成,丧事简办并不影响对逝者的思念,还能减轻家庭负担。

刘剑告诉记者,以往办丧礼,光请龙狮队、乐队就要2万元;不算烟酒,菜钱,没有5万元都办不下来;加上当地还有一个“包菜”的习俗,要按每人1公斤的份额,给每户宾客打包生肉带回家,“如果一家6口只来了1个人,也要按6个人的量,赠送6公斤生肉。”这进一步增加了办酒的成本。

村民们早已对宴席上摆“包菜”习以为常。这几年,镇里就移风易俗征求意见,大伙都觉得奢侈攀比风要不得,“包菜”的习俗,与厚葬之风、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一样,慢慢淡化了。

“移风易俗,关键在于克服攀比心理。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简办婚丧,形成一种新的风尚时,大家的心理负担也会随之减轻。”村党支部书记刘春燕介绍,每当有村民要办酒,红白理事会会提前介入,耐心向家属宣传酒席简办的理念,帮助他们简化流程,摒弃了以往的铺张浪费。前不久,村民刘元春的母亲过70大寿,原计划摆60桌,经村里劝导,最终改为20桌。

67岁的村民唐国秀说,以前没钱随礼,别人请客时不敢去、不好意思去,现在大家都简办,亲戚邻里间的走动反而更频繁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